7月23日-29日,被称为植物科学界“奥林匹克”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将于深圳举行。大会的志愿服务工作目前进展如何?6月22日,记者来到深圳市义工联,向国际植物学大会志愿者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及志愿者了解情况。
11万名志愿者在3个圈层服务
为了保障大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2016年10月,我市成立了国际植物学大会志愿者指挥部,按照总指挥部署进行招募志愿者、落实培训等工作,将志愿服务的力量延伸至大会涉及的每一环节。
据团市委志愿者部副部长肖鸣介绍,根据大会需求和大运会的经验,本次志愿者队伍由三个圈层构成,分为核心圈、延展圈和外围圈。核心圈的志愿者1300名,延展圈志愿者约为1万名,外围圈志愿者接近10万名。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大学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服务队伍均采用“带队老师+组长+组员”的形式,在停车、接站、餐饮引导、会场协调、酒店引导等方面分组开展志愿服务。其中,带队老师由1名在校老师和1名深圳市义工联组长构成。深圳义工联招募的246名志愿者被分成10组,负责仙湖植物园导览、应急与食品安全监督等10个项目的服务工作。
植物学和外语专业的
学生成招募重点
据悉,志愿者至少要经过两轮以上考核,并具备大学英语四级以上水平,才有机会被招募。由于世界多国植物科学领域的嘉宾将参加本次大会,深圳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具有植物学专业背景的学生,成了招募的重点。另外,本次大会也吸引了不少对植物学感兴趣的志愿者参与。刚结束高考的学生刘晔,成了志愿者队伍中联络协调组的一员。“我想增进对植物学相关专业的了解,感觉这次会议很有趣,所以想过来学习。”刘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于大运会期间曾在U站做的车站指引服务,这次的志愿服务内容更加深入。“除了整理志愿者信息外,还需要和分部的志愿者对接,传达总部的工作部署。”特地从东北南下深圳,服务本次国际植物学大会的志愿者高一鸣介绍称。
记者了解到,志愿者群体中还有来自美国、英国、瑞士等11所大学的留学生,为大会外宾提供11种语言的对接交流。肖鸣表示,相对于大运会,本次国际植物学大会的核心志愿者人数更为精简、对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更高。
志愿者培训
从5月底持续至7月
肖鸣透露,志愿者招募工作已在一个月前完成,为确保大会志愿者工作的有效开展,志愿者培训工作从5月底开始,持续至7月上旬,培训分为通用培训、岗位培训和场馆培训。其中通用培训保障志愿者们掌握本次大会的基础知识,岗位培训则针对不同岗位的志愿者进行培训。
据了解,指挥部已完成了志愿者服装样式的设计与制样工作,届时市民将看到身穿绿衣的大会志愿者活动于大会一线。
志愿者队伍
由三个圈层构成,分为核心圈、延展圈和外围圈。
核心圈
1300名
着统一绿色制服的“小银杏”,是直接服务于大会的IBC注册志愿者。其中,1000名服务于主会场的志愿者从深圳大学定向招募,54名命名法规会议会场志愿者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定向招募,246名志愿者由深圳义工联从社会上招募。
延展圈
约10000名
均为穿着“红马甲”的深圳义工。他们分布在会展中心、仙湖植物园周边及各大口岸、机场、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进行文明劝导、交通协助、咨询指引等。
外围圈
约100000名
同样是深圳义工,负责在社区、全市340个U站、学校、网络等进行绿色环保宣传、网络文明、文明创建“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晶报2017年6月23日星期五A03版)
着统一绿色制服的志愿者“小银杏”。
本文来源于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由 欧米网 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