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主题
科学·逐梦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大赛在全社会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发掘培养优秀的科普创作者;
2.激发全社会创新科普传播形式活力,不断推动科学理念与科普实践双升级;
3.联动开发科普资源,推动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浓厚氛围的形成。
三、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信息中心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北京植物园
承办机构:蝌蚪五线谱网站 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
协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北京药学会 北京气象学会 北京农学会 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 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战略合作:腾讯看点 新浪新闻 我爱竞赛网
媒体支持:首都之窗 《科技日报》 《科普时报》 科普中国网 光明科普 《家庭医学》杂志等
四、参加对象
科普爱好者
五、活动内容
(一)年度主题征集“科学·逐梦”
20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努力奋进的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水上首飞、“天河三号”原型机首次亮相、嫦娥四号首次登陆月背工程、“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无论是科学、经济,还是工业,中国一次又一次地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作为这科技浪潮中的一员,你有怎样的见闻、感触?哪些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改变了你的生活?这些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推广怎样影响了你的生活?还有哪些科学人正在默默耕耘着这一切?还有,你的科学梦……请以“科学·逐梦”为主题,将您的所感、所想汇聚成文字、平面设计、视频发送给我们。
(二)品牌主题征集
1.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背后有怎样的科学道理?如何更有效的动员大家进行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它对社会、对环境的重要性是什么?如何通过它更好地实现能源的再利用?它对人类、对未来到底有什么意义……如果你懂得更多,请以“垃圾分类”为内容主题,通过文字、平面设计、视频、科普剧本的形式投稿告诉我们,期待更有料的你,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
2.我的自然笔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国家给我们放了一个超长假期,响应“不出门”号召的我们集体宅家上学、办公。如果你也开始留意这四季的颜色、云朵的形状,想用纸笔记录下植物、动物的成长轨迹,愿意观察生活、探究自然奥秘,请以“我的自然笔记”为主题,通过文字、平面设计、视频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你的自然故事吧。
六、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分为初赛、集训、复赛与颁奖四个环节。
初赛:2020年8月4日至10月31日
集训:2020年11月中下旬
复赛:2020年12月17日之前
颁奖:2021年3月中旬
七、征集要求
初赛、复赛同一主题。
初赛投稿作品要求原创未发表,未授权第三方使用。
复赛作品要求:作者原创、未公开发表过、也未授权第三方使用。
初赛入围作者参加复赛时,投稿作品可以在初赛作品(未公开发表)基础上润色加工,也可以重新创作。
(一)年度主题征集“科学·逐梦”
征集科普文章类、科普视频类、科普平面设计类作品,征集要求如下:
科普文章类
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围绕大赛主题创作的原创未发表作品。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以文字为表述主体,3000字以内,文章配图不低于一张(配图需标明出处,版权自负),以WORD文档形式提交,不接受PDF、JPG格式。
科普视频类
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围绕大赛主题创作的原创未发表作品,包含微视频、微电影、动画等。作品总时长以1~5分钟为宜,不超过8分钟。
视频作品提交要求:
1)视频文件名:作品名-作品类别-申报人(团体)-手机号(例如:袁隆平的二三事-视频-王二-1234547890)
2)提交作品文件格式:mp4、mov、avi等主流超清格式。
科普平面设计类
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围绕大赛主题创作的原创未发表作品,作品类型包括科普漫画、科普插画、科普摄影、科普海报、自然笔记等,作品必须附文字说明。作品以电子稿形式提交至大赛邮箱,大小不超过5M,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参赛者请保留设计原稿。
(二)品牌主题征集
1.垃圾分类
征集科普文章类、科普视频类、科普平面设计类、科普剧本,征集要求如下:
科普文章类
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围绕大赛主题创作的原创未发表作品。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以文字为表述主体,3000字以内,文章配图不低于一张(配图需标明出处,版权自负),以WORD文档形式提交,不接受PDF、JPG格式。
科普视频类
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围绕大赛主题创作的原创未发表作品,包含微视频、微电影、动画等。作品总时长以1~5分钟为宜,不超过8分钟。
视频作品提交要求:
1)视频文件名:作品名-作品类别-申报人(团体)-手机号(例如:袁隆平的二三事-视频-王二-1234547890)
2)提交作品文件格式:mp4、mov、avi等主流超清格式。
科普平面设计类
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围绕大赛主题创作的原创未发表作品,作品类型包括科普漫画、科普插画、科普摄影、科普海报、自然笔记等,作品必须附文字说明。作品以电子稿形式提交至大赛邮箱,大小不超过5M,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参赛者请保留设计原稿。
科普剧本
参赛作品围绕“垃圾分类”主题,表现形式不限,主题鲜明,弘扬科学精神,揭示科学现象,传播科普知识,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剧本完整,剧情连贯,角色分配、对话设计等合理清晰自然,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
应征剧本须具有完整的剧本架构、符合剧本要求的篇幅长度,凡大纲、素材、创意、故事、梗概等文字过于简略的稿件以及小说、散文、电视剧等其他体裁的稿件,均不接受。 征集分为科普剧剧本和科普秀剧本,均需适合表演,其中所传递的相关科学知识必须准确无误。其中科普秀剧本可表演时间控制在2~5分钟,表演人数1-3人为宜;科普剧剧本可表演时间控制在8~15分钟,表演人数2-6人为宜。
2.我的自然笔记
征集科普文章类、科普视频类、科普平面设计类作品,征集要求如下:
科普文章类
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围绕大赛主题创作的原创未发表作品,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包括科普随笔。以文字为表述主体,3000字以内,文章配图不低于一张(配图需标明出处,版权自负),以WORD文档形式提交,不接受PDF、JPG格式。
科普视频类
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围绕大赛主题创作的原创未发表作品,包括微视频、微电影、动画等。作品总时长以1~5分钟为宜,不超过8分钟。
视频作品提交要求:
1)视频文件名:作品名-作品类别-申报人(团体)-手机号(例如:袁隆平的二三事-视频-王二-1234547890)
2)提交作品文件格式:mp4、mov、avi等主流超清格式。
科普平面设计类
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围绕大赛主题创作的原创未发表作品,作品类型包括科普漫画、科普插画、科普摄影、科普海报、自然笔记等,作品必须附文字说明。作品以电子稿形式提交至大赛邮箱,大小不超过5M,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参赛者请保留设计原稿。
(三)征稿须知
1. 征稿方式
参与方式一:以邮件附件形式提交;作品需标明作品名、作品类别、申报人、手机,并与邮件标题一致,发送到邮箱maker@kedo.gov.cn。
参与方式二:可通过企鹅号、新浪看点、我爱竞赛网平台投稿渠道进行投稿,具体投稿方式请关注对应平台的投稿要求。
2.专业评审团将从初赛作品中择优评选200位入围参赛者,多稿投递者只选一篇参选(入围数量将根据实际征集情况进行调整)。
3.我们将以电子邮件方式通知获奖者本人,获奖结果也将在蝌蚪五线谱网站、蝌蚪五线谱微信公众号、蝌蚪五线谱微博等相关平台公示。
4.投稿作品内容需为体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科普作品,不限学科,切合征集主题。
5.初赛和复赛入选的选手有配合参加活动的义务,比如集训营和颁奖典礼。
(四)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不涉及版权纠纷;
2.参赛作品不得涉嫌剽窃、侵犯他人著作权;
3.参赛作品不得含有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
4.参赛作品不得含有涉及到宗教问题、种族歧视等内容;
5.参赛作品中不得含有如下内容: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民族分裂、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泄露国家机密;危害社会公德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6.参赛作品中所出现的文字、语言、场景、背景等不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相抵触。
(五)参赛作品知识产权归属
1.大赛期间,保证作品为原创并且在大赛组委会指定合作平台上首发。投稿默认授予主办方展览权、复制权、发行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表演权、放映权、摄制权、改编权、汇编权等权利。
2.获奖作品的全部知识产权归大赛主办方所有,参赛者本人享有署名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未征得大赛主办方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将本次大赛的获奖作品与设计方案进行宣传、展示、出版等,并且不得向第三方转让、授权,否则,主办单位有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3.大赛结束后,主办单位有权将获奖作品集结出版或用于非商业性的活动宣传、阅读推广等用途,不另付酬金或版权使用费。
八、集训营
征集截止后,评审团将遴选出200份参赛作品,200位入围作品参赛者(含团体)正式获得2020年科普创客比赛资格,进入集训阶段(根据大赛征集实际作品情况入选,数量可能会有调整)。
入围选手将参加“和院士一起做科普”集训营,集训形式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集训内容主要包括科普传播系统培训,参观科普基地和实验室,与院士面对面交流座谈等。集训营按照不同参赛人群设置不同形式的活动,入围选手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参与主题集训。
九、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闭幕式与颁奖典礼同期开展,将在现场颁布“2020年科普创客”奖项,分别是:
(一)年度主题征集“科学·逐梦”
科普创客(文章类):1名(一等奖1名)
科普创客(视频类):1名(优胜奖1名)
科普创客(平面设计类):1名(优胜奖1名)
网络票选票数最高的将获得“2020年科普人气王”奖项,优秀奖若干名,将予以证书奖励。
(二)品牌主题征集
1.垃圾分类
科普创客(文章类):1名(优胜奖1名)
科普创客(视频类):1名(一等奖1名)
科普创客(平面设计类):1名(优胜奖1名)
科普创客(科普剧本):1名(优胜奖1名)
网络票选票数最高的将获得“2020年科普人气王”奖项,优秀奖若干名,将予以证书奖励。
2.我的自然笔记
科普创客(文章类):1名(优胜奖1名)
科普创客(视频类):1名(优胜奖1名)
科普创客(平面设计类):1名(一等奖1名)
网络票选票数最高的将获得“2020年科普人气王”奖项,优秀奖若干名,将予以证书奖励。
“2020年十佳科普创客” 各类别获奖者将获得创作激励基金、奖杯、证书; “2020年科普创客大赛人气王” 将获得奖杯及证书;“2020年科普创客大赛优秀奖”将获得荣誉证书。
十、专家评审团(按姓氏笔画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王 康: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植物园科普中心主任。
王章俊:全国生物进化学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地质出版社原总编辑,南京大学兼职教授。
尹传红: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科普时报》原总编辑。
吕建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暨科学普及出版社)原总编辑,编审。
李湘涛:北京自然博物馆科学研究员,中国鸟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动物学会理事。
李聪颖:《博物》杂志插画师、专栏作者。
邹 波:胡桃夹子工作室创始人,中国科普作协新媒体专委会委员。
张红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研究室二级调研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陈 玲: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
赵 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暨科学普及出版社)总编室主任,编审。
夏晓飞:副研究员,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副主任,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徐庆宣:博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天敌昆虫生物防治方面研究与科普工作。
魏 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备注:方案细则在具体执行中或有更新调整,具体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本文来源于 蝌蚪五线谱,由 欧米网 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