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高校:
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管理的意见》(皖教秘高〔2020〕67号)要求,由大赛组委会提交的《2024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赛项规程》,经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审定通过,现将赛项规程予以公布。大赛组委会要严格按照规程开展各项竞赛组织工作。请各高校按照规程要求,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学生参赛。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
2024年3月7日
2024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
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名称: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
英语名称:Anhui Provi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 Innovation Competition
赛项组别:研究生组、本科组、高职组
二、竞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安徽大学
(一)组织委员会
主任委员:
储常连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副主任委员:
高 原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
黄志祥 安徽大学副校长
委员:
朱永国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
吴先良 安徽省电子学会理事长
陈恩红 安徽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李学俊 安徽大学教务处处长
(二)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吴先良 安徽大学教授
副主任委员:
方潜生 安徽建筑大学教授
顾乃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委员:
徐 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蒋建国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罗 斌 安徽大学教授
仲 红 安徽大学教授
孙怡宁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陈桂林 滁州学院教授
苏本跃 铜陵学院教授
杨利霞 安徽大学教授
李敬兆 安徽理工大学教授
宋万干 淮北师范大学教授
郑尚志 巢湖学院教授
胡庆华 合肥师范学院教授
孟 浩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柳 波 合肥西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任纪胜 安徽沃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三)仲裁委员会
主任委员:
王熙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委员:
朱欣春 安徽大学纪委副书记
李 淼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四)秘书处
秘书长:
陈 蕴 安徽建筑大学教授
成员:
李迎松 安徽大学教授
谢 飞 合肥师范学院教授
三、竞赛目的
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培养实践能力为宗旨,综合考察参赛团队的创意、设计和工程实现能力,为探索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支持。大赛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通过高校和企业专家的共同指导,促进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质量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搭建交流、展示、合作的平台,并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四、竞赛内容
本届比赛分为作品赛、技能赛两种类型。综合考察参赛作品设计创新性和可行性,以及参赛选手的工程实现和技术应用能力。
(一)作品赛
主题为智能互联与智慧生活,提交具有物联网功能的软硬件作品,应包括作品报告、简介和功能演示视频。作品应体现设计的创新性和应用效果。通过提交物联网实物作品的设计报告等材料,以及现场答辩和演示来考察参赛团队的创意、设计和技术应用能力。
(二)技能赛
现场完成指定要求的技术任务,达到赛题和技能要求的各项功能及指标,如代码、截图等。包括9个项目:①工业互联网、②物联网感知、③嵌入式技术、④机器视觉与分检技术、⑤机器人、⑥智能车⑦无人机预警、⑧无人机竞技、⑨无人机配送。技能赛应体现参赛选手的工程实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技术应用水平和效果。
五、竞赛方案
大赛分初赛(校内选拔赛)和决赛(省级赛)两个阶段。
各参赛学校各自独立进行大赛的初赛,选拔和推荐本校参加大赛决赛的参赛作品和队伍。决赛在安徽大学进行,参赛队员在大赛设置的比赛场所参加比赛。专家和评委在仲裁委员会监督下,现场对各参赛队进行评分。
(一)作品赛
作品赛决赛采用现场答辩方式进行,通过选手现场对实物作品的展示、答辩、PPT汇报和专家的质询,展示参赛团队的创意、设计和工程实现能力。
注意:如果报名参加作品赛决赛的队伍数量较多,组委会可根据情况决定增加预决赛阶段,评审专家通过匿名网评淘汰40%后确定参加决赛的队伍。
(二)技能赛
技能赛决赛以现场操作和竞技方式进行。经过校级初赛选拔后,直接参加决赛。参赛队员在大赛设置的比赛场所参加比赛,专家和评委按照各赛项的评分标准,在仲裁委员会监督下,现场对各参赛队进行评分。
六、竞赛流程
大赛工作内容和赛项日程总体安排如下(若因各种不可控原因使决赛不能如期进行,则相应的竞赛时间将后延,具体日期另行通知):
时间 | 内容 | 参加人员 | 地点 | 方式 |
3月1日
-5月5日 |
技能赛赛前技术培训 | 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及相关人员 | 安徽大学等 | 线上
/线下 |
4月12日前 | 各校校级初赛 | 参赛队员、参赛学校相关工作人员 | 各参赛学校 | 评比 |
4月12日
(星期五) |
大赛报名 | 网上报名 | ||
4月21日前
(星期日) |
大赛环境审核 | 网上测试 | ||
4月28日
(星期日) |
大赛提交材料 | 网上提交 | ||
4月29日
-5月3日 |
作品赛预决赛
(必要时举行) |
专家、评委 | 安徽大学 | 网络评审 |
5月5日
(星期日) |
作品赛预决赛会评
(必要时举行) |
专家、评委 | 安徽大学 | 会评 |
5月10日 | 技术指导 | 技术人员 | 安徽大学 | 现场 |
5月11-12日
(星期六、日) |
技能赛决赛(①工业互联网②物联网感知) | 大赛组委会、专家、评委、仲裁委员会、工作人员、相关参赛队员 | 安徽大学设置的比赛场所 | 现场比赛 |
5月16-17
(星期四、五) |
技能赛决赛(⑦无人机预警、⑧无人机竞技、⑨无人机配送) | 现场比赛 | ||
5月18日
(星期六) |
作品赛和其他技能赛决赛报到 | 现场比赛 | ||
5月19日
(星期日) |
作品赛和其他技能赛决赛 |
七、竞赛赛题
(一)作品赛
参赛作品要求以智能互联与智慧生活为主题,有实现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有创意的实物作品,综合考察参赛作品的创新性、可行可用性和参赛选手的工程实现能力。
(二)技能赛
技能赛的各个项目以及比赛细则、场地设计等,均聘请第三方按照该项目评分标准拟出赛题,并形成赛题库。竞赛前,从赛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通过专家组审核后形成统一赛题。在决赛前30天公开赛题的样题,并通知到参赛队所在学校。分别考查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感知、嵌入式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机器人、智能车及无人机等领域中的软硬件设计、开发制作的相关技术,以及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竞赛规则
(一)报名资格
1、报名学生:全省各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含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参赛选手不受性别、年龄、学历、国籍和民族限制。
2、报名队伍:每支参赛队队员不超过3人(其中技能赛②物联网感知、③嵌入式技术要求每支参赛队伍队员2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并要求每一位教师作为第一、第二指导老师分别不超过2项(总数不得超过4项);每一位学生只能在同一赛项的一个队伍中参加比赛,参赛项目不超过2项。为保证竞赛公平公正,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秘书处和相关工作成员不得担任指导教师。
3、校内选拔:报名参赛的学校要对参赛作品或参赛队伍组织培训,并进行初赛选拔,推荐参加决赛的作品或队伍。
(二)报名要求
1、以学校为单位报名,不接受个人名义报名。每校参加作品赛的队伍不超过5支,参加技能赛⑦无人机预警、⑧无人机竞技、⑨无人机配送的队伍不超过8支/项,其他技能赛队伍不超过5支/项;有硕士点的高校每个项目允许各增加2支队伍参赛。为保证竞赛设备控制程序的独立完成和竞赛的公平、公正,要求所有参加技能赛队伍的设备必须是专属设备,任何两支队伍之间不能混用、借用器材和设备,否则以抄袭、作弊论处。
2、所有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本人(或老师指导下)自行设计或开发的产品,且需提交诚信承诺声明。大赛组委会不负责对参赛作品所有权进行核实,若发生侵权或违反知识产权的行为,由参赛者自行承担法律责任。若经仲裁组认定出现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注意:参加过历届省级及以上各项学科竞赛的获奖作品不允许参赛,一个作品只能参加同年份的一项学科竞赛,与往年获奖作品相比复制比过高的作品不予评奖。这些要求请学校和指导老师严格把关并认真执行,若出现上述情况,组委会将根据情节轻重,向参赛学校通报、追究责任,同时取消竞赛成绩、申请教育厅收回已获奖项。
3、报名时间。2024年4月12日前发送邮件完成报名。各参赛高校指定一名专门的联系人,将本校初赛选拔出的参赛项目报名汇总表(推荐单位教务或双创部门签盖公章)、参赛学生承诺书(参赛学生签字)、指导教师承诺书(指导教师签字),签字盖章后的报名汇总表(见附件1)扫描件连同电子版、大赛参赛承诺书(见附件2)扫描件通过邮件发送到大赛秘书处(请保存好原件,原件将在竞赛报到时提交)。秘书处仅接收各参赛学校联系人统一发送报名材料,不接受指导老师或学生单独报名。参赛队报名由各学校统一负责,队名、参赛队员等信息以有学校印章的报名表为准。获奖证书上的姓名排序严格按照组队报名时所填报的顺序进行编排,对于增加、更改参赛选手或指导教师姓名等重要信息的将不予受理。
4、参赛提交的资料。各参赛高校务必于2024年4月28日24时之前提交相关材料电子版(以邮件发送时间为准),通过邮件发送到大赛秘书处,提交的资料或需完成的相关工作如下:
(1)所有赛项报名汇总表的电子版(见附件1,含有参赛队伍的所有必要信息,务必准确填写!)及盖章的扫描件、诚信承诺声明(见附件2,需参赛学生、指导教师签字和推荐单位教务或双创部门签盖公章方为有效)的扫描件,竞赛信息有异议时以纸质版的报名表为准。
(2)作品赛报名表的电子版(见附件3,含有参赛队伍的所有必要信息,务必准确填写!)、作品赛的报告简介(见附件4)和作品报告(见附件5)、展示资料(可以提供图片或视频,要求:图片为jpg格式,不超过10张,视频为mp4或flv格式,展示资料总大小不超过50MB)、实现代码和答辩PPT;技能赛仅提交报名汇总表及电子版。
注意:作品赛的报告简介和作品报告、展示资料、答辩PPT、视频和图片中均不得含有任何参赛学校、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信息,否则视为作弊,评委将直接否决该作品参与评奖。
所有参赛队伍需在大赛决赛报到时,将所在高校的报名汇总表、参赛学生承诺书、指导教师承诺书的原件(含未参加现场赛的参赛选手)交到竞赛会务组。
(三)赛前准备
1、赛前培训
对工作人员及指导教师培训。内容包括赛场布置、比赛规则及注意事项、作品赛现场答辩环境、技能赛的侯赛和现场比赛规则等。技能赛赛前技能培训是对参赛学生、参赛学校相关人员或指导教师进行的技术培训,分别在大赛组委会安排的时间、地点进行,请密切关注大赛群通知。
2、技术测试
各赛场需提前做好竞赛设备的软硬件以及网络测试,熟悉相关操作,确保大赛顺利进行。
3、大赛的专家、裁判和大赛组委会及秘书处成员均需签署承诺书交组委会。
(四)比赛期间
1、过程监控。竞赛过程中,监控系统全程监控参赛人员行为。
2、各参赛人员需提前进入大赛确定的赛场,根据赛前抽签序号就位参加比赛,并按要求携带必要的作品、器材、设备等参加比赛。
3、竞赛中出现任何问题,参赛人员应及时向工作人员反映,以求得解决。如仍未解决,可要求工作人员尽快向组委会反映。
4、竞赛结束,各赛场保存录制的竞赛过程视频,事后备查。
(五)成绩公布
竞赛结果将由大赛网站公示,无异议后将获奖名单报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备案,并在高教网再次进行公示,公示日期、颁奖时间另行通知。
九、竞赛环境
(一)竞赛场地
赛场环境要求:安徽大学为作品赛准备有多媒体的会议室8间、工作室1间,应急会议室2间(预备)供作品赛决赛答辩使用。为每项技能赛准备竞赛室(或赛场)1-2个(所需设备和场地要求详见附件6),可供参加技能赛的选手参加现场比赛;并为每项技能赛分别准备一个与相应的比赛场所靠近的候赛室。
(二)基本设备
1、每个会议室配置投影、音响、电脑(可上网)各一台,并且可通过投影仪投屏、电脑连接音响等,场地要求见附件6。
2、技能赛的每个赛场内设备配置要求见附件6。
十、成绩评定
(一)评分标准
各个赛项竞赛时,评委在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可根据评分标准在比赛前制订详细的评分细则,并根据评分细则进行评分。
1、作品赛评分标准
评分类别 | 评分项目 | 评分内容 |
设计创新(40分) | 科学性(10分) | 器件选用和装置设计,符合科学规律。 |
创新性 (20分) | 结构新颖,技术先进,突出创新性。 | |
实用价值(10分) | 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推广应用价值。 | |
技术应用(40分) | 可行性(10分) | 通过操作演示,实现装置主要功能。 |
联网功能(10分) | 传感器应用合理,具备物联网基本功能。 | |
数据处理功能(10) |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决策提供依据。 | |
技术难度(10分) | 相关技术的应用;装置功能的实现难度。 | |
展示答辩(20分) | 作品演示(5分) | 作品演示流畅,能够运用云数据中心网页等形式,完整展示作品。 |
阐述答辩(15分) | 作品陈述语言精炼准确,答辩思路清晰。 |
2、技能赛①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技术)评分标准
评分类别
(本科/高职) |
评分项目
(本科/高职) |
评分内容
(本科/高职) |
工业数据采集功能(25分) | 1.工业要素设备接入(5分) | 根据要求,完成共计9个设备的接入,并显示通讯成功。 |
2.通信与数据采集(20分) | 根据要求,至少接入25个设备参数,并可以通过运行监视页面看到各个参数的实时数据。 | |
边缘技术应用功能(30分) | 1. 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10分) | 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云原生方式进行开发代码规范;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原生方式开发工业APP,能使用工业APP实现风扇的启停、报警灯闪烁/关闭、电控球阀开度控制,并可自定义点击转动距离与速度,控制电机转动。 |
2.网关规则与计算(10分) | 具备边缘网关的规则计算能力 | |
3.边缘技术应用(10分) | 了解工业设备工作原理,具备PLC内置程序及设备控制能力,可以完成边缘端设备控制 | |
云平台工业互联网应用技术功能(40分) | 1.可视化数据呈现(25分) | 了解基本的结构化编程语言,具备可视化数据呈现的开发能力 |
2.应用层开发、维护(15分) | 具备应用层应用开发能力,并可以发布,维护应用 | |
工业组织管理(5分) | 现场环境(5分) | 工位整洁、学生仪容仪表、操作规范安全 |
3、技能赛②物联网感知(A、B)评分标准
评分类别
(本科/高职) |
评分项目
(本科/高职) |
评分内容
(本科/高职) |
环境搭建
(A:5/5分) (B:5/5分) |
环境搭建 | A能够按照要求使用或者编写python程序采集数据,并能数据文件批量进行(规范命名、格式规范、数据清洗、标注信息提取、数据集划分、数据集加载等操作)。
B对现场准备的设备进行通电、接线,并能够通过设备标准测试程序验证各模块及设备的基础功能,保证设备硬件及系统功能完好。 |
传感器接入(A:25/35分)
(B:35/35分) |
A摄像头图像采集(7/11分)
B传感器接入系统(15分) |
A模型训练考核预训练模型调用、模型选择、模型搭建、超参数配置、模型训练、模型微调、模型保存等内容;
B将温度、湿度光照度传感器、继电器等模块接入系统,并能采集到报数据。 |
A图像预处理(18/24分)
B能采集到数据(20分) |
||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A:40/40分) (B:40/40分) |
A物体分类模型训练(25分)
B针对不同模块进行数据采集(25分) |
A能够编写代码处理输入数据并传入模型,正确配置超参数并调用已训练好的模型对无标签数据进行预测等内容。
B能按照要求分别进行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三色LED、彩色LCD显示屏数据显示 |
A物体目标检测模型评估(15分)
B采集结果进行显示(15分) |
||
分类与应用(A:30/20分)
(B:20/20分) |
A应用维护(10/6分)
B不含本要求(0分) |
A考核根据提供的计算机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AI模型,部署到边缘智能终端,通过对接口服务调用实现推理预测结果,完成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功能开发。
B能够通过LCD显示屏实时显示当前环境温湿度曲线;根据环境变化实现对相应设备的控制;要求页面排版合理。 |
A应用开发(20/14分)
B应用开发(20分) |
||
说明:物联网感知有A.综合视觉感知技术(本科/高职)、B.综合传感器技术两种类型。 |
4、技能赛③嵌入式技术(A、B、C)评分标准
评分类别 | 评分项目 | 评分内容 |
环境搭建或应用场景设计(5/10/25分) | A.软硬件开发环境、应用场景设计与搭建(5分)
B.设计方案描述、参数设计、测试方案和测试结果(10分) C.嵌入式BootLoader及Linux系统的编译、烧写与运行(25分) |
A.能完成所需软硬件环境的搭建等准备工作
B.设计方案、参赛设计、测试和调试及测试结果 C.BootLoader、Kernel的正确编译 |
应用开发(80/80/67分)
|
A.①嵌入式操作系统安装实现(15分)
②嵌入式系统硬件电路功能实现(15分) B. 传感器接入(20分) C.简单外设驱动(13分) |
A.能按题意正确选择、裁剪、安装操作系统,并有效支持应用程序运行、通过能正确连接、安装、制作硬件电路,实现相应的电路功能
B.能实现视频和数据采集以及IO口连接 C.嵌入式外设GPIO LED驱动编写(动态模块方式) |
A.按要求实现的数据传输,处理,传感器应用等功能(20分)
B.按要求实现的数据传输、处理、展示、上云等功能(45分) C.外设GPIO LED应用(6分) |
A.根据题意实现要求的有线无线数据通信、与传感器的信息交互、与其他板卡的指令控制
B.数据处理、展示及上云等 C.GPIO LED驱动测试 |
|
A.根据题目要求开发的应用场景(30分)
B.复杂逻辑处理软件(15分) C.远程监管(48分) |
按题意完成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实现相应的功能/GPIO LED、外设驱动、应用(如Key驱动、智能门禁应用) | |
交互体验(15/10/8分) | A. 整体评估(15分)
B. 整体评估(10分) C. 整体评估(8分) |
嵌入式系统人机交互流畅,功能完善
界面美观,符合场景化应用要求,用户体验良好 |
说明:嵌入式技术有A.单片机(16/32位)、B.龙芯、C.ARM三种类型;本科、高职评分标准相同。 |
5、技能赛④机器视觉与分拣技术评分标准
评分类别 | 评分项目 | 评分内容 |
上下物料(16分) | 上下料数量 | 上料机器人按照一定行列顺序,将物料依次抓取到传送带区域,并由传送带送到视觉识别区视为成功上料一次,最终按照完成上料成功数量计分;每次成功上料得2分(高职组)或1分(本科组)。 |
分类识别(40分) | 分类识别数量 | 传送带运送物料到机器视觉识别区域,依次实现物料分类识别并实时将物料图像及分类结果显示在显示器上,最终按照文件夹内保存的结果作为依据,按分类识别正确数量计分,每一个5分(高职组)或2.5分(本科组)。 |
分拣码垛(24分) | 分拣码垛数量 | 分拣码垛机器人根据物料分类结果,将物料分拣码垛在地图指定区域,不允许超出地图指定边界(包括压线),超出者视为该物料码垛无效,最终以分类摆放区域正确且有效码垛的物料数量评分,每一个3分(高职组)或1.5分(本科组)。 |
完成时间(20分) | 任务完成时间 | 在竞赛的5分钟内,从裁判宣布竞赛开始到裁判宣布竞赛结束的计时为队伍的实际竞赛完成时间,最小时间计量单位为秒,时间得分计算方法:
(1)竞赛时长小于或等于100秒,时间得分=20分; (2)竞赛时长大于100秒,时间得分=20 - 0.1*(实际竞赛完成时间-100)。计算公式中,0.1为超出100秒时间每秒平均得分。 |
6、技能赛⑤机器人(智能搬运)评分标准
评分类别 | 评分项目 | 评分内容(高职/本科) |
自主导航 | 开机 | 小车开机正常复位,5秒内出发完全离开停车区。(5分/2分) |
居中行驶 | 小车在行驶过程中左、右车身不得完全越过车道中线,违规1次扣2分。(10分/4分) | |
压线 | 小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轮不得接触或越过车道边界线,违规1次扣2分。(10分/4分) | |
定点停车 | 小车行驶到货架1、经过货架2、卸货区1、卸货区2时,要主动停车,车头投影不得越过目标区域边界线,倒车1次扣4分。(20分/8分) | |
停车关机 | 完成搬运、卸货任务后,行驶到最近的停车区停车并关机.(5分/2分) | |
负载搬运任务 | 识别物块1 | 扫描货架1上的物块并识别目标类别,播报名称,错误1次扣4分/1.5分。(8分/3分) |
夹取物块1 | 夹取目标1离开货架,目标掉落1次扣6分/2分。
(12分/4分) |
|
放置物块1 | 将夹取的目标1正确放置卸货区1中,放错1次扣2.5分/1.5分。(5分/3分) | |
识别物块2 | 扫描货架2上的物块并识别目标类别,播报名称,错误1次扣4分/1.5分。(8分/3分) | |
夹取物块2 | 夹取目标2离开货架,目标掉落1次扣6分/2分。(12分/4分) | |
放置物块2 | 将夹取的目标2正确放置卸货区2中,放错1次扣2.5分/1.5分。(5分/3分) | |
环境感知挑战(本科要求,高职不做要求) | 经过货架1 | 小车行驶到货架1区域时,主动调整车身姿态(从车体中心点到货架中心点作垂线。垂线左右夹角偏差X<=450 不扣分;450<X<=900扣2分;X>900,扣4分)。(4分) |
经过货架2 | 小车行驶到货架2区域时,主动调整车身姿态(从车体中心点到货架中心点作垂线,垂线左右夹角偏差X<=450 不扣分;450<X<=900扣2分;X>900,扣4分)。(4分) | |
经过卸货区1 | 小车行驶到卸货区1时,主动调整车身姿态(从车体中心点到卸货区中心点作垂线,垂线左右夹角偏差X<=450 不扣分;450<X<=900扣2分;X>900,扣4分)。(4分) | |
经过卸货区2 | 小车行驶到卸货区2时,主动调整车身姿态(从车体中心点到卸货区中心点作垂线,垂线左右夹角偏差X<=450 不扣分;450<X<=900扣2分;X>900,扣4分)。(4分) | |
停车区 | 停车后,车身垂直投影完全落在停车区内,越界扣4分。(4分) | |
设计报告(本科要求,高职不做要求) | 方案论证 | 比较与选择,方案描述。(6分) |
数据采集与模型训练 | 数据集特征标注与训练参数设计.(10分) | |
结构与程序设计 | 系统组成与结构图,系统软件与流程图。(12分) | |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 测试结果完整性,测试结果分析。(6分) | |
报告结构及规范性 | 摘要、正文结构规范,图表的完整与准确性。(6分) |
7、技能赛⑥智能车(智联驾驶)评分标准
评分类别
(本科/高职) |
评分项目 | 评分内容 | |
联网(15/20) | 联网(10) | 小车与物联网平台连接同一网络,物联网竞赛管理系统远程触发机器人启动; | |
出发(5/10) | 小车接收到信号,自动从启动区出发,机器人在地面的正投影完全在启动区外即表示完成了联网出发任务; | ||
智慧
公交(20) |
获取站点信息 | 小车依次到达各站点,并实时将位置信息发送到物联网竞赛管理系统; | 到达A站点(5) |
到达B站点(5) | |||
到达C站点(5) | |||
到达D站点(5) | |||
智慧灯光
(20/30) |
路灯控制 | 小车到达路灯控制任务区域,实现远程控制路灯开启和关闭; | |
路况上传(25/-) | 获取路况信息 | 小车到达特殊路段,识别路段识别卡,获取路段信息并发送至物联网竞赛管理系统; | |
智慧泊车(20/30) | 自动泊车 | 小车快速找到空车位并进行自主泊车; | |
说明:1.重试扣分,5分/次,最高15分;2.剩余时间分(180-完成时间,1分/秒) |
8、技能赛⑦无人机预警评分标准
评分类别 | 评分项目 | 评分内容 |
环境搭建 | 设备调试(限时5分钟内) | 记录超时时间。 |
参赛队员进入警戒线以内观察比赛目标 | 每违规一次罚时+60s,4次以上取消比赛资格 | |
目标识别 | 无人机按预设高度自主飞行 | 返航重新飞行每次罚时+30s |
任务区目标识别 | 识别错误罚时+90s;未执行识别过程罚时+180s | |
降落区目标识别 | 识别错误罚时+90s;未执行识别过程罚时+180s | |
悬停预警 | 任务区识别跟踪悬停≥5s | 悬停时间小于5s或大于30s,罚时+60s |
进行预警或预警时间<5s | 预警时间小于5s或大于60s,罚时+60s | |
降落区无人机自主降落 | 未成功降落罚时+90s | |
说明:
1.对于正确完成所有流程和任务的选手,记录每组选手完成所有操作流程和任务所用的时间,并按时间进行排名,用时短的排在前面。 2.对于没有完成或没有正确完成所有流程和任务的选手(排名在正确完成的选手之后),按照操作步骤完成情况分别给予罚时,最后按照计时加罚时时间排名,时间短者排在前面,时间相同者完成时间短者优先。 |
9、技能赛⑧无人机竞技评分标准
评分类别 | 评分项目 | 评分标准 |
任务一(50) | 联网定位(20) | 无人机与物联网平台正确配网,同时与场地基站正确连接进行定位(点击中控屏测试按钮,无人机亮灯机即完成) |
起飞(30) | 通过场地中控屏发送起飞指令,无人机成功自主起飞离开起降平台,中控屏自动开始计时 | |
任务二(30) | 穿越指定颜色门 | 设有红黄蓝三个颜色的门(门的颜色用颜色、文字和二维码同时标识),识别并穿过一个指定颜色的门; |
任务三(30) | 平台降落 | 平稳降落在一个高1米、有标志的平台上(如桌子) |
任务四(50) | 穿越水平圆门 | 再次起飞,自上而下穿过两个水平叠加放置的圆门(半径0.5米,高度分别为1.8米、1.2米)不能落地; |
任务五(50) | 绕杆飞行 | 障碍杆通过底座竖直放在地面上,不做加固,无人机绕障碍杆飞行一圈以上,期间不能将障碍杆碰倒 |
任务六(30) | 平稳降落 | 降落区有三个不同直径的同心圆,降落在最里面得20分,超出最内圈且不超出第二个圈得15分,超出里面两个圈但没有超出最外圈得10分 |
说明:在指定总时间内完成任务才能计分,超时没有完成不记成绩,每个队两次机会,取两次得分高者为最终得分。完成每个任务有相应的得分,没有完成不得分。最后以总分排名。
注:本比赛项目分值总分为240分 |
10、技能赛⑨无人机配送评分标准
评分类别 | 评分项目 | 评分标准 |
出发(80) | 联网定位(30) | 无人机与物联网平台正确配网,同时与场地基站正确连接进行定位(点击中控屏测试按钮,无人机亮灯机即完成) |
起飞(50) | 通过场地中控屏发送起飞指令,无人机成功自主起飞离开起降平台,中控屏自动开始计时 | |
物流分拣(80) | 自动传送(40) | 无人机起飞后传送带自动将快递包裹运送至暂存区并停止(10分),快递包裹被取走后自动运送下一个包裹到暂存区(10分/个) |
地址识别(40) | 成功扫描包裹二维码,并将配送地址显示在中控屏上,且识别结果正确,包裹顺序随机放置(10分/个) | |
物流配送(140) | 快递装载(40) | 无人机成功将快递包裹提升,与传送带无接触(10分/个) |
快递运输(40) | 在送达指定配送点前保持携带快递包裹不掉落(10分/个) | |
快递配送(60) | 无人机正确投送快递包裹,包裹放置在最小方框内(15分/个);放置在中方框内(10分/个);放置在外方框内(5分/个);超出外框或地址错误不计分 | |
返航(100) | 返航降落 | 无人机成功降落且正投影完全在起降区得100分;成功降落但正投影不完全在起降区得50分;无人机掉落到场地上0分(本项智能作为最后完成的任务) |
流畅奖励:比赛全程无重试奖励30分,每重试一次扣10分,扣完为止。 | ||
剩余时间分:180-完成时间。在180秒内完成所有任务,且没有重试(1分/秒)。 | ||
说明:上表满分为430分(含奖励分),成绩以得分多少排序。 |
(二)评分方法
为提高比赛质量,初赛由各个参赛学校自行组织,并根据本校实际进行选拔和评审,在规定的名额内择优推荐参加决赛的队伍。
1、作品赛决赛采取现场答辩方式进行。如果作品赛报名队伍数量过多,则增加预决赛。预决赛由评审专家匿名网评,参赛的作品资料由安徽大学编号(选手姓名、单位加密)并分组,按照组委会提供的网评专家名单进行分发,专家分别对选手提交的作品电子档材料进行评审,同一作品有3位(或以上专家)给出A、B、C、D(强烈推荐、强力推荐、一般推荐、不予推荐)四个等级,其中D级以不超过40%为限,报大赛组委会,大赛组委会组织会评专家根据网评专家给出的等级,推荐不超过总参赛选手60%的队伍参加决赛。
决赛参赛学校需通过抽签随机分组,评委采用回避方式分组抽签(每个评委都不会分配到有本校选手所在的小组),评委通过对选手的作品展示、介绍等进行现场答辩质询,由三名(或三名以上)评委根据选手提供的材料和答辩情况,按照作品赛的成绩评定规则对作品给出成绩,并按平均成绩高低排序,保留成绩靠前60%的参与评奖(注:若增加了预决赛,则为全部决赛选手参与评奖),未按要求参加现场答辩的队伍不予授奖。
2、技能赛决赛采用现场操作方式进行。命题范围或竞赛具体规则要求由专家组确定,成立第三方命题组,并承诺对命题保密,试题根据比赛需要准备的难度和时间长短在比赛开始前发布(具体时间另行通知)。竞赛组织机构人员及竞赛评委均不参与命题,技能赛的评分系统或评委裁判按照比赛成绩评定规则对选手的答题、技能操作、文档提交等进行评分或排序,再按成绩高低排序,保留成绩靠前60%的参与评奖;竞技赛则以完成时间排序,如完成任务的队伍不足60%,则再看具体完成动作分值由高到低排序,总共队伍达到60%为止,无人机对抗以得分高低排序,奖项等级以排序为准。
十一、奖项设定
大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种奖项。各等次奖分别占省赛参赛队伍数的10%、20%、30%。获一等奖参赛队伍的第一指导教师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组织参赛队数满额、参赛队获一等奖且对大赛有突出贡献的学校有机会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奖不超过总参赛学校的20%。
十二、赛项安全
赛项安全是大赛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赛项筹备和运行工作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大赛组委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大赛期间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工作人员及观众的人身安全。
(一)比赛环境
赛场由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室提供支持并设置。
(二)生活条件
大赛组委会、专家组、评委、监事会、秘书处等人员的食宿由安徽大学及赛场所在地根据条件提供(住宿设在赛场附近的宾馆);参赛选手的生活条件由各参赛选手所在学校根据自身条件提供,并确保学生食品和人身安全。
(三)组队责任
参赛队报名由各学校统一负责,队名、参赛人员等信息以有学校印章的报名表为准,对于增加、更改参赛选手或指导教师姓名等重要信息的不予受理。
参赛队总个数不得超过报名规定要求,如超过者将重新申报,否则按照上报名单的先后顺序将排在后面的队伍自动删除。
(四)应急处理
比赛期间发生意外事故,发现者应第一时间报告大赛组委会,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大赛组委会应立即启动预案予以解决。赛项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可以停赛,是否停赛由大赛组委会决定。
(五)处罚措施
各赛场要高度重视比赛安全问题,因单位或个人原因出现安全事故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应事故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十三、竞赛须知
(一)参赛队须知
应按照竞赛规定组队,每只队伍的队员数不得超过3人,队员中的本科、专科或硕士学生不得混合参与,否则视为无效。
参赛成员不遵守赛场纪律,不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取消竞赛资格。
1、携带规定以外的材料或者电子设备参加竞赛的;
2、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决赛的;
3、拒绝、妨碍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的;
4、其他形式违纪、作弊行为。
(二)指导教师须知
1、为大赛的顺利推进,保证活动的组织效率,各参赛队伍应严格按照赛项日程表设定的大赛各环节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的工作。
2、领队和指导老师在竞赛期间应密切关注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工作群(QQ群或微信群)发布的通知等文件。
(三)参赛选手须知
1、必须凭大赛组委会发布的参赛通知单或参赛证(加照片)进入分赛场,按规定配合做好安检工作。
2、不准在比赛场所和会议场所吸烟。
3、除按赛项规程规定的比赛用具外,不能携带与参赛无关的物品入场,禁止使用通讯工具,也不得将由各校提供的工具、材料等物品带出赛场。
4、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在规定区域活动,不得擅自离开。
5、必须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仪器设备,停止工作时应关闭设备电源开关。
6、对比赛过程安排或比赛结果有异议,须通过领队向仲裁委员会反映。对于违反赛场纪律、扰乱赛场秩序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直至终止比赛、取消比赛资格。
7、在比赛期间发生特殊情况时,要保持镇静,服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遇紧急情况,服从安保人员统一指挥,有序撤离。
8、要妥善保管好自身携带的物品,贵重物品(含钱款)妥善存放。
(四)工作人员须知
1、全体工作人员要按分工准时到岗,服从大赛组委会统一指挥,认真履行职责,尽职尽责做好比赛服务工作,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2、赛项评委专家组在大赛组委会领导下工作,负责本赛项的竞赛技术指导、评审和比赛结果总结。技术人员要始终在现场,随时准备解决竞赛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3、工作人员不能在赛场内接听或打电话,评委在比赛期间关闭手机。
4、工作人员对于参赛选手的问题,需按大赛规定或正确的操作技术来解答,不清楚的要及时请示组委会,不得随意答复,否则,将追究责任。
5、如遇突发事件,要及时向总工作组报告,同时做好疏导工作,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大赛圆满成功。
6、留档备案。检查各部分材料包括裁判判分和最终成绩等,要有裁判、评委、裁判长和仲裁委签字,帮助核对材料和密封并交学校存档。
十四、申诉与仲裁
(一)申诉
本赛项在比赛过程中若出现有失公正或有关人员违规等现象,代表队领队可在比赛结束后2小时之内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二)仲裁
仲裁委员会在接到申诉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如有参赛队因提起申诉或对申诉处理意见不服而停止比赛甚至滋事,均按弃权处理。比赛不因申诉事件而组织重赛。
十五、竞赛观摩
竞赛设置观摩区域和参观路线,向媒体、企业代表、院校师生及家长等社会公众开放,不允许有大声喧哗等影响参赛选手竞赛的行为发生。指导教师可以观摩,但不能进入赛场内指导。为保证大赛顺利进行,在观摩期间应遵循以下规则:
1、除与竞赛直接有关的工作人员、巡视员、评委、裁判员、参赛选手外,其余人员均为观摩观众。
2、请勿在选手准备或比赛中交谈或欢呼;请勿对选手打手势,包括哑语沟通等明示、暗示行为,禁止鼓掌喝彩等发出声音的行为。
3、请勿在观摩比赛时使用相机、摄影机等一切对比赛正常进行造成干扰的带有闪光灯及快门音的设备。
4、不得违反大赛规定的各项纪律。请站在规划的观摩席或者安全线以外观看比赛,并遵循赛场内工作人员和竞赛裁判人员的指挥,不得有围攻裁判员、选手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行为。
5、请务必保持赛场清洁,禁止将无盖饮料带入室内,请勿随手乱扔垃圾等杂物。
6、为确保选手正常比赛,观众席内严禁携带手机及其他任何通讯工具,违者除将本人驱逐出观摩场地外,还将视情况严重程度对所在代表队的选手的成绩进行扣分直至取消比赛资格。
7、如果对成绩产生质疑的,请通过各参赛队领队向组委会仲裁委员会提出,不得在比赛现场发言。
十六、竞赛直播
1、赛场内部署无盲点录像设备,能全程实时录制并播送赛场情况;
2、在赛场外设置大屏幕或投影,同步显示赛场内竞赛状况;
3、有条件的可使用网上直播系统;
4、多机位拍摄开幕式、闭幕式,制作优秀选手采访、优秀指导教师采访、裁判专家点评和企业人士采访视频资料,突出赛项的技能重点与优势特色,为宣传、仲裁、资源转化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料。
十七、竞赛宣传
在大赛组委会组织下,建立大赛指导教师QQ群;建设大赛网站,及时、有效、多渠道地发布竞赛信息。由安徽省电子学会、安徽省计算机学会、安徽大学和安徽大学宣传部负责大赛的宣传工作。
十八、竞赛联系
大赛指导教师QQ群:304340803(安徽省物联网教师群)
大赛网站:http://www.ahie.org.cn
http://www.acf.org.cn
联系人:
陈 杰(安徽大学)13685606855
鲁世斌(合肥师范学院)13485720669
陈 蕴(安徽建筑大学)13865906772
邮 箱:ahiot2024@ahu.edu.cn
附件:附件1:2024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报名汇总表.xls
附件2:2024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参赛承诺书.doc
附件3:2024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作品赛报名表.doc
附件4:2024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作品简介.doc
附件5:2024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作品报告.doc
本文由 欧米网 整理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